早在17世纪初,发现行星三大定律的德国天文学家开普勒就注意到了一个问题:
那就是太阳系中的金星、水星、地球和火星之间的距离都不太远,但比较而言,从火星到木星之间好像空出了一大块,显得有些不太协调。
于是,他在年出版的《宇宙和谐论》一书中强调了他的这个看法,不过没有提出火星和木星之间有可能存在一颗行星的问题。
一个半世纪以后,很多人都认为在火星和木星之间确实应该有一颗行星,并很快成为了天文学家所议论的中心话题,但谁也拿不出任何证据。
到了18世纪中叶,德国自然科学家提丢斯发现,如果将0、3、6、12、24、48、96数列中的每个数加4后的结果再除以10,其结果就是各行星问的平均距离。计算如下:
(0+4)÷10=0.4(水星距离太阳实际0;天文单位)
(3+4)÷10=0.7(金星距离太阳实际0.天文单位)
(6+4)÷10=1.0(地球距离太阳实际1.天文单位)
(12+4)÷10=1.6(火星距离太阳实际1.天文单位)
(24+4)÷10=2.8(?)
(48+4)÷10=5.2(木星距离太阳实际5.天文单位)
(96+4)÷10=10(土星距离太阳实际9.56天文单位)
通过以上数字对比我们不难看出,提丢斯计算出的数值与各行星到太阳的实际距离是十分相近的。
那么这个算式究竟是巧合,还是一个普遍的规律呢?年,提丢斯在把《自然的探索》这本书从法文翻译成德文的时候,在没有征得原作者同意的情况下,将他的发现与观点加进了书中,但此书出版后并没有引起人们的普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