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经性头痛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心梗来临前,身体会有几个异常表现,了解一 [复制链接]

1#
甲氧补骨脂素洗剂 https://m.39.net/disease/a_9338431.html

王先生,50岁,诊断冠心病已有5年余。

这天,他突然觉得嗓子疼,可是没有感冒的其他症状,但感觉胸口有点闷,还有点心慌,正好这天带孩子来看病,就顺便挂了号看看,医生仔细询问了病史和症状以后,怀疑是心梗,提高了警惕,让王先生去查一个心电图。

心电图结果出来提示:ST段弓背样抬高,病理性Q波,T波倒置,诊断为心梗。

医生马上开通绿色通道,给予溶栓治疗,所幸确诊和治疗的及时,挽救了王先生的性命。

生活中,也有很多像王先生一样突发心梗的人,但是他们没有引起重视,以为喉咙痛是普通感冒的前兆,殊不知,这是心梗的前兆,不以为意,错过了救治的黄金时间。

然而,并不是所有人都和王先生一样这么幸运,医院的这个绝对优势,以及对喉咙异常这个症状的敏感性,及时就医,才避免了这个祸端。

这个例子体现出了心梗来临前的隐蔽,所以心梗被许多人认为是隐藏的杀手,因为没有及时发现心梗来临前的症状而错过治疗的最佳时机的例子数不胜数。因此,早期识别心梗的症状,及时拨打是抢救心梗患者最关键的方式。

那么,有人就疑惑了,难道这么凶险的疾病来得就毫无征兆吗?

答案当然是否定的,心梗的来临并非无迹可寻,通常心梗来临,喉咙会有一些小提示。

喉咙痛是心梗的最初表现,喉咙痛一般是由于放射痛引起的,有的人表现虽不典型,但是在没有食用刺激性食物或感冒时有这种感觉就应该尤其警惕,考虑心梗的可能性,及时就诊。

一、如此凶险的疾病——心梗,到底是一种什么样的疾病呢?

心梗,即心肌梗死,是指心脏的血管受到血栓的堵塞,导致患者心肌缺血缺氧而丧失生命活力,使患者有突然死亡的风险。

每当有胸痛患者来到急诊室门口的时候,所有的医生护士都会提高十二分的警惕心,因为现在心梗的发生率真的很高,致死率也高,并且日趋年轻化,二三十岁患者已屡见不鲜,更何况四五十岁以上的中年人,所以这些都不得不让我们提高警惕。

那么,心梗最典型的症状是什么呢?我们应该如何把握时间,及时抢救呢?

首先,心梗的常见典型症状是:突发的胸骨后或心前区压榨性疼痛,并可向左肩部、左上肢放射,可持续15分钟甚至半小时以上,患者常常会出现大汗淋漓、心慌烦躁等症状,且伴有一种濒死感。

其次,心梗的抢救时间是有要求的:发病后1小时内得到有效救治,可使心肌基本不发生坏死;时间越长,死亡率也就随之升高;一旦救治时间超过6小时,心肌梗死的程度就很难改变了。由此看来,心肌梗死的最理想抢救时间是6小时以内,时间越早救活的可能性越大,而1小时以内是心梗救治的黄金时间。

明白了抢救时间的重要性,那么,心梗的好发时间有哪几个节点呢?

心梗最易发生于夏冬两季,一天中最易发生于凌晨3—5点或者清晨如厕的时候,有便秘或者是老年人在清晨时更易出现心梗,这主要与排便不畅,导致患者使用过大的腹压,使心脏负荷加重,从而导致心梗的发生。

所以,对于此类人群,切忌用力排便,若排便不畅可适当使用一些通便的药物。

易引起心梗的时刻还包括暴饮暴食2小时后,由于暴饮暴食导致回心血量减少,从而加重了心脏的负荷,极易引起心梗。因此,每餐七分饱即可,不要食用过饱,同时,保持清淡饮食,多食富含纤维素的食物,避免高油高脂的食物。

除此之外,心梗来临前也会有一些特殊的表现,如身体发热、胸痛、盗汗、恶心、头痛等,但最显著的是心脏的这5个表现,当这些表现出现时,你就应该及时去检查或者拨打及时进行抢救。

第一个:呕吐

心梗来临时,患者会感觉胸口压了一块大石头,喘不上气,有难以抑制的恶心感。恶心呕吐的这种情况大多与迷走神经受到刺激有关,因为心脏的下壁和后壁有很多迷走神经,当这些迷走神经侵犯到下壁附近的膈肌时就会引起消化道反应,出现恶心呕吐。

第二个:肩膀疼

当心肌梗死导致心肌缺血缺氧时,心脏这个部位的植物神经就会受到刺激,疼痛即会放射到侧壁心肌,出现放射性的疼痛,疼痛可从心前区放射至肩背部,患者就会出现肩膀疼。

第三个:腮帮子疼

由于冠状动脉内有血栓形成并堵塞,造成心肌缺血缺氧,从而引起心脏前壁的植物神经受到刺激,疼痛从心前区放射到牙齿上,导致腮帮子疼痛;心源性的牙痛会非常剧烈,使用止痛药也不能缓解。

第四个:狂冒冷汗

心梗发生时,患者心脏的血管被血栓堵塞,导致局部的心肌缺血坏死,身体的保护机制会启动防御机制,导致心输出量下降,血管收缩,所以患者此时皮肤温度较低,出现心慌、心悸且大汗淋漓,这主要与心脏功能或植物神经紊乱有关。

第五个:心脏狂跳

不明原因地出现心跳加快,并且休息或者服用硝酸甘油都无法缓解者,应该警惕心梗的发生。约有75%—95%的心梗患者在即将发病前会莫名地出现心慌,能清晰感觉到心脏突突地跳,并且能感受到心脏下沉、拉扯的感觉,严重的还会导致患者头晕甚至昏迷。

头晕的原因主要与患者的心脏血管被血栓堵塞,导致局部的心肌缺血坏死,从而使患者处于严重疲惫的状态下有关。心慌发生的原因也有很多,例如:心梗发作前交感神经过度激活或缺血的心肌由于钙离子大量内流,使冠脉急性闭塞后心肌能量代谢出现异常等。

如果在运动的时候出现这类情况就需要立即停止活动,就地休息,如症状不能缓解就及时拨打。

如果你每天睡眠时间充足,但是总是感觉疲乏无力,就一定要警惕心梗的发生。尤其是女性患者,当感到疲乏无力,提示可能出现了心衰。所以,当心梗的前兆出现时就需要尤为注意,及时就诊。

所以,出现这类症状就需要尤为注意,因为约有32%—48%的心梗患者可在起病的最初几天或疼痛好转期间恶化发生心力衰竭,其中以左心衰最多见。因此,正确识别心律失常对于心梗的救助尤为重要。

二、了解了心梗前兆的一些典型症状,那临床又是如何诊断心梗的呢?

首先,目前医生用于诊断心肌梗死的医疗仪器有:心电图、心梗五项检验。

1.心电图:当心梗发生时,心电图表现为两种图像。

(1)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

心电图常表现较为明显,易于区分,所以这类心梗就需要要靠症状和心电图来确诊,因为心电图比较有特色,所以临床上也较好识别。

(2)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

心电图表现仅表现为ST段压低,其他表现同心肌缺血的心电图一样,所以这时候并不能判断是心肌梗死,这时我们就需要依赖另外一种检验手段:心梗五项。

2.心梗五项:

抽血化验做心梗五项的检查协助判断,肌钙蛋白可在心梗发作后2小时内就迅速增高;肌酸激酶同工酶会于心梗发病后3—4小时就开始升高,临床上常用于急性心肌梗死的诊断。

NT-proBNP主要用于诊断心衰;C反应蛋白在心肌栓塞早期也会出现异常增高。所以根据检验结果判断心梗的类型,及时采取救治手段进行救治。

其次,心梗的确诊对于患者及时的救治尤为关键,所以当出现类似心梗的医院就诊,尽快采取干预措施。

三、不同类型的心梗对应不同的治疗方式

1.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

这类心梗确诊迅速,可直接通过做手术开通血管或进行溶栓治疗,临床上常用尿激酶或链激酶直接溶栓,溶栓的时间越早,对患者的预后越好。

2.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

这类心肌梗死所需的确诊时间相对较长,所以对于确诊是否是血管堵塞而引起的心肌梗死较为困难,一般也不能立刻溶栓或做心脏支架术,若心肌酶高,那么这类心梗就不能溶栓;而是否进行心脏支架手术就取决于临床医生的综合考量。

若心肌酶不高,那么就提示为不稳定型的心绞痛,原则上应先控制病情,待心绞痛缓解后再根据造影结果决定是否进行心脏支架术。

四、如何哪些措施可以预防心梗呢?

1)重视预防诱发疾病

诱发疾病如冠心病、高血压、动脉粥样硬化等是引起心梗的根源。所以,有这一类基础疾病的患者应该尤其注意患者平时有无心梗的前兆,注意科学合理使用降压药、降糖药等。

有研究表明,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对人体的危害极大,大量的低密度脂蛋白,会导致血流运动减慢,血液易凝聚,从而堵塞血管,导致心梗的发生。所以,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