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经性头痛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眩晕症的治疗医案 [复制链接]

1#

患者汤**,女,40岁,汉族,已婚,住院号:.家住金沙县箐门乡大山村大长沟组。因"眩晕、呕吐10小时"于年05月18日09时34分入院。1、病例特点:现病史:10小时前患者无明显诱因突感头昏,呈持续性发作,伴有视物旋转,自觉房子或周围物体转动,活动及睁眼时明显,平卧及闭眼休息后可减轻,发作时感恶心,并呕吐一次,呕吐物均为胃内容物,不伴意识及肢体功能障碍,无昏迷、晕厥、二便失禁,无心悸、胸闷、胸痛等不适,在家未做特殊处理。今晨起再次发作,性质同前,立即就诊我院,门诊查看病人后以"美尼尔氏综合征?"收住我科。患者病来精神、饮食、睡眠差,二便正常,近期体重无明显增减。既往史:10+年前有上述不适发作,曾就诊外院私人诊所考虑"美尼尔氏综合征",经对症输液治疗后好转(具体不详),此后未再发作;有反复低钾血症发作史,以全身乏力、肢体抽搐为表现,以受凉或劳累后发作为主,自述曾于外院检查未明确具体病因,平素感不适时自行口服氯化钾缓释片治疗;近3日有"上呼吸道感染"史,以鼻塞为主要表现,自服"感冒灵颗粒"后现已无鼻塞不适。查体:T36.4℃,P72次/分,R20次/分,BP/70mmHg。神志清楚,应答切题,查体合作。双侧额纹对称,鼻唇沟无变浅,口角无歪斜。双侧瞳孔等圆等大,直径约3mm,对光反射灵敏,眼颤阳性;伸舌居中,咽无充血,扁桃体无肿大。颈软,气管居中,甲状腺不肿大。双肺呼吸音清,未闻及明显干湿啰音。心率72次/分,律齐,各瓣膜未闻及病理性杂音。腹平软,无压痛、反跳痛及肌紧张,肝脾未触及,肝肾区无叩击痛。双下肢无水肿。神经系统查体:生理反射存在,病理征未引出。辅查:入院后空腹末梢血糖:5.3mmol/L。2、拟诊讨论:入院诊断:梅尼埃[美尼尔]病诊断依据:1)40岁女性,因"眩晕、呕吐10小时"入院;有"上呼吸道感染"史;2)查体:眼颤阳性;双侧额纹对称,鼻唇沟无变浅,口角无歪斜。眼颤阳性;伸舌居中。神经系统查体:生理反射存在,病理征未引出。鉴别诊断:1、颅内肿瘤:中年女性,以眩晕为主要表现,需警惕该病,故进一步行头颅CT平扫协助排除。3、诊疗计划:1、按内科常规II级护理、普食、家属陪护、做好医患沟通;2、改善微循环:倍他司汀20mgQdivgtt;3、补充维生素:维生素C2g+维生素B60.2gQdivgtt;4、解除脑血管痉挛:盐酸氟桂利嗪胶囊10mgQdPO;5、积极完善血常规、尿液分析及大便常规;患者饮食差,摄入不足,且合并呕吐,需适当补充葡萄糖液,故完善末梢血糖初筛糖尿病并指导用药,完善电解质了解血钾情况;因用药可致肝肾功能损害,故完善肝肾功能指导用药;患者现以眩晕为主要症状,故完善血脂四项了解有无脂质紊乱所致内皮损害,完善超敏C反应蛋白评估脑血管疾病风险,完善血浆D-二聚体评估有无血栓形成风险,进一步行头颅CT平扫排除小脑出血、颅内肿瘤,行颈椎间盘CT排除颈椎肥大及颈椎间盘突出,行甲功五项排除代谢性疾病,行心电图排除心律失常所致,行颈部血管彩超了解有无颈动脉粥样硬化、狭窄、血栓形成,完善TCD了解脑动脉血流情况;因活血药物可致凝血功能异常,故完善凝血功能以指导用药;完善乙肝两对半、梅*及艾滋排除传染性疾病;现为新冠肺炎疫情期,故予以查新型冠状病*核酸检测排除。

年05月18日10时30分会诊记录现见证:眩晕呕吐,闭眼减轻,移动身体时加重,肢体乏力,精神稍差,二便尚可。舌淡苔薄白,脉沉细。辨为眩晕病,痰瘀痹阻证。治法:化痰祛瘀。给予半夏白术天麻汤:半夏15g,白术15g,天麻15g,茯苓20g,陈皮15g,苍术15g,*参20g,建曲15g,*柏10g,*芪20g,泽泻20g,干姜5g。

按:今日(年05月22日)患者要求出院,临床症状基本消失。精神状态及浑身劲比没有发病前更好。现行中医内科眩晕中医辨论治如下:

1.痰浊阻滞型。症见头晕,头沉,上身困重,舌苔厚腻,脉滑。方用半夏白术天麻汤加减。

2.肝郁气滞型。症见头晕、头痛与情绪波动密切相关,多为胀痛,舌淡,苔薄,脉弦。方用柴胡疏肝散加减。

3.气血亏虚型。症状头晕,头痛,为空痛,头部空虚感,劳累后加重。舌淡,苔薄,脉细或弱。方用归脾汤加减。

4.肝阳上亢型。症见头晕,头痛剧烈,面色红赤,舌红少苔弦数。方用镇肝熄风汤加减。

5.瘀血阻络型症见头痛,为刺痛,固定不移,舌质紫暗,脉涩。方用通窍活血汤加减。如果伴有神经精神性眩晕,如可出现头晕、头痛、失眠多梦、胸闷、心悸、气短、食欲缺乏、乏力、情绪低落、自卑、无自信心、思维缓慢等临床症状。中医内科教材上的方剂效果差。比如我昨日讲的少阳病,“少阳之为病,口苦咽干目眩”。例如:柴胡加龙骨牡蛎汤等。

临床我喜欢用伤寒杂病论的思路来治疗,眩和晕是两种不同的症状。眩指眼花,视物模糊;晕系头晕,或昏蒙不清或摇晃不定。因二者往往互相并见,故统称眩晕。本证在《伤寒》、《金匮》里没有专门论述,而见于多种病变之中,如《伤寒》太阳病中有吐,下后,气上冲胸,起则头眩……身为振振摇者,言为脾胃虚弱饮邪为患者,有邪在少阳的目眩;有肾阳虚,寒水为泛之头眩。《金匮》书中论述更详。如第三篇百合病之头眩;第五篇附篇中记载脾肾阳虚家挟风寒之头眩,历节病中之头眩;*疸病之头眩,皆为湿热所致者;虚劳病篇阴阳两虚之头眩;痰饮病篇多处论述有关头晕等等。归纳起来不外有寒热虚实证,虚证多责之脾肾,实证多为痰饮,湿热,外邪为患,是后世医家治疗眩晕的重要理论指导,现将临证较常用而且有效的分类方证分析以下。

1、外邪内传,邪留少阳

证候:口苦咽干目眩,寒热往来,胸胁苦满,耳聋耳鸣,脉弦,舌红或淡红苔薄*,或呕吐,胸中烦,或产后眩冒,寒热无汗脉微弱。治法:和解少阳。方药:小柴胡汤。

2、脾胃虚弱,水饮内停证候:痰饮病头眩短气,心下动悸,胸胁支满,舌苔白滑,脉弦滑或沉紧;或胃气失和,呕恶眩晕,胸胁逆满,气上冲胸,口淡不渴,小便不利,苔白脉弦,或心下有支饮,其人苦冒眩,或呕吐,心下痞,膈间有水,眩而悸,舌苔白滑,脉弦者。治法:健脾行水,和胃降逆。方药:苓桂术甘汤,泽泻汤,小半夏汤,小半夏加茯苓汤。

3、水蓄下焦,水犯于上证候:瘦人脐下有悸,吐涎沫而癫眩,短气,上便不利,舌苔白腻,脉滑。治则:化气利水渗湿。方药:五苓散。

4、阳虚水泛证候:太阳病发汗,汗出不解,其人仍发热,心下悸,头眩,身瞤动,振振欲擗地者,或头晕,头痛,全身乏力,怕冷,足手麻,腰膝酸软,脉沉紧,舌淡苔白滑。治法:温肾阳利水。方药:真武汤。

5、肺气虚寒证候:肺中虚冷的吐涎味,眩晕,不咳不渴,小便频数或遗尿不禁,伤寒脉浮自汗出,小便数,微恶寒,脚挛急,厥逆,咽中干,烦躁吐逆,舌淡苔白,脉迟。治法:温肺,暖胃散寒。方药:甘草干姜汤。

6、百合病心肺阴虚证候:精神恍惚,头晕目眩,心悸失眠,坐卧不宁,如寒无寒,如热无热,欲食不食,欲眠不眠,行动失常,口苦,小便赤,脉细数,舌红少苔。治法:滋养心肺,益气宁神。方药:百合地*汤。

7、湿热内蕴证候:谷疸之为病,寒热不食,食即头眩,心胸不安,久久发*为谷疸。阳明病,……但头汗出身无汗,齐颈而还,小便不利,渴引水浆者,身发*,舌苔*腻,脉沉实而滑。治法:清热利湿散瘀。方药:茵陈蒿汤。

8、讨论

关于眩晕的论述综合起来有寒热虚实之分。虚证寒证包括肺气虚寒、脾胃虚寒,水饮内停和脾肾阳虚,寒水泛滥。实证热证包括邪在少阳和湿热内蕴等。后世医家所谓无虚不作眩,无痰不作眩,无火不作眩等论述都是在此基础上发展起来的,运用经方诊断和治疗眩晕。大体上是围绕上述内容和方药,个人经验是用经方必须明确以下几方面:第一必须熟悉有关方药的组成,功效和整个方的主攻方向和兼治。第二,最好是熟悉原文内容,及各个症状产生的原因,起码对患者的病症有个比较明确的诊断,病机清楚,然后才能选方用药。用小柴胡汤治疗眩晕,首先明确是否少阳病或肝胆有热,有没有寒热往来,口苦咽干,胸胁胀满或不适,默默不欲食,或呕恶等兼证,脉象是否弦等等。《伤寒论》指出,小柴胡汤证但见一证便是,不必悉具,个人认为若有一二项兼证存在就更明确了。其次本证眩晕可以呈晕胀感也可有旋转感。用茵陈蒿汤治眩晕主要明确为湿热两胜,多呈昏重感,甚至可见头痛,部位在整个头部或前额部,小便不利而赤,大便不畅或不通,苔*腻为主证。湿重者可进行加减。

苓桂术甘汤、泽泻汤、小半夏加茯苓汤同有健脾行水作用,用治脾虚痰饮所致之眩晕。本证见于西医的多种疾病中,诸如耳源性眩晕、胃肠道慢性疾病、高血压病、肺心病、尿*症和神经性眩晕等等。其特点为头晕目眩有旋转感,或呈昏昏沉沉,蒙昧不清状态,两者多伴呕吐,胸腹痞满,舌淡苔白腻等水饮内停之象。三方偏于温运,故以气虚阳虚较为适宜。但三者的适应证又有区别,苓桂术甘汤是治眩晕的重要方剂。适用于脾虚,阴寒水饮凝聚或上逆所致者,证见眩晕,呕吐,胸腹胀满,甚至心悸,短气,背部寒冷,面浮肿,舌淡苔白者。阳虚明显可加附子或人参。泽泻汤适用于脾虚水湿蒙蔽清阳者,表现为昏昏沉沉、头目不清之眩晕者,脉或沉或沉弦并见,舌质淡胖,苔水滑为主,或可兼头痛头重,耳鸣,鼻塞等症。

小半夏加茯苓汤适应证与苓桂术甘汤相仿。惟和胃止呕力稍胜。五苓散治眩晕证,应掌握病位在脾及膀胱,脾失健运,膀胱蓄水过甚。主证除眩晕外,应有小便不利,小腹胀满不适,舌苔白,脉浮滑,若同时兼有渴饮呕吐更是膀胱蓄水无疑,故原文着重提到脐下悸,吐涎沫而癫眩。

半夏白术天麻汤是我临床常用方,他是用虚劳病篇与咳嗽痰饮病篇相关方剂合方加减而成的。里面有二陈汤、泽泻汤、小半夏加茯苓汤、半个防己*芪汤。故治疗虚证兼痰饮性眩晕症效果很好。

呕吐、口渴、眩晕三者关系可参考“先呕却渴者,此为欲解;先渴却呕者,为水停心下,此属饮家;呕家本渴,今反不渴者,以心下有支饮故也,此属支饮。”

伤寒杂病论参考条文。

少阳之为病,?苦、咽?、?眩也。《伤寒论》67第条,原文为“伤寒,若吐,若下后,心下逆满,气上冲胸,起即头眩,脉沉紧,发汗则动经,身为阵阵摇者,茯苓桂枝白术甘草汤主之。

心下有支饮,其人苦冒眩,泽泻汤主之。《金匮要略·痰饮咳嗽病脉证并治第十二》

卒呕吐,心下痞,膈间有水,眩悸者,小半夏加茯苓汤主之。

太阳病发汗,汗出不解,其人仍发热,心下悸,头眩,身瞤动,振振欲地者,真武汤主之。

谷疸之为病,寒热不食,食即头眩,心胸不安,久久发*为谷疸,茵陈蒿汤主之。

假令瘦人脐下有悸,吐涎沫而癫眩,此水也,五苓散主之。”(《金匮"痰饮咳嗽病篇》

术附汤见于《金匮要略·中风历节篇》,原文是“治风虚,头重眩、苦极、不知食味,暖肌、补中、益精气”。

下血,先便后血,此远血也,*土汤主之。

按:*土汤治疗消化道出血,头晕效果很好。其实治疗头昏的药就是术附汤。归脾汤虽然也有止血兼治疗头晕作用,但效果缓慢。适用于程度轻及后期调理用。

以呕吐为主证的眩晕,以吴茱萸汤证为主证。给以前同事母亲看病经过,分享给大家,图片如下:

????

结合邢老师描述她母亲的情况,我的问诊不是很详细,只是用张仲景的思路来做鉴别而已!

呕吐、头晕、反酸就提示了吴茱萸汤证。问有没有口苦,看有没有在少阳。问肚子胀不胀(胸腹痞满),鉴别水饮内停、支饮、少阳证。问小便,就是看是不是“水逆”即五苓散证,或者处方用要不要加泽泻,构成泽泻汤。24号下午看病,到26号中午症状基本消除。因为是通讯看病,信息不够全面,所以开方也略为模糊,范围大一点。

给邢老师母亲看病时,刚好住院部也收了一个眩晕症病人(好像是8床),开始拒绝中药,治了一个星期还是改善不明显,后面也是中药才症状又好一点带药出院。

吴茱萸汤,中医方剂名。为温里剂,具有温中补虚,降逆止呕之功效。主治肝胃虚寒,浊阴上逆证。食后泛泛欲吐,或呕吐酸水,或干呕,或吐清涎冷沫,胸满脘痛,巅顶头痛,畏寒肢冷,甚则伴手足逆冷,大便泄泻,烦躁不宁,舌淡苔白滑,脉沉弦或迟。临床常用于治疗慢性胃炎、妊娠呕吐、神经性呕吐、神经性头痛、耳源性眩晕等属肝胃虚寒者。

①食谷欲呕,属阳明也,吴茱萸汤主之;得汤反剧者,属上焦也。(伤寒论:)

②少阴病,吐利,手足逆冷,烦躁欲死者,吴茱萸汤主之。(伤寒论:)

③呕而胸满者,茱萸汤主之。(金匮呕吐:8)

④干呕,吐涎沫,头痛者,茱萸汤主之[1]。(金匮呕吐:9)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合集#个上一篇下一篇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