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我们总说,文无第一,武无第二,每个人都不一样这个世界才精彩。但自相声在被广大老百姓接受之后,演员之间的互相比较就没有间断过。
相声界身怀绝技的能人咱不举例子了,实在太多,但无论怎么比,小蘑菇“常宝堃”都是绕不开的人物,该如何形容“小蘑菇”常宝堃,除了传奇也只剩传奇了。
今天的常氏家族是为相声界贡献演员最多的大家族,由常连安在西单创立的启明茶社就是中国相声的摇篮,从这里不仅仅走出了许多相声名家,也让相声从此有了家,不再只是撂地摊的买卖了,而是有了它的根据地,有了演出的场馆,至少不用看老天爷脸色吃饭,刮风下雨不愁。
启明茶社常连安年少的时候是学京剧的,长大以后“倒仓”唱不成戏了,就只好远赴张家口,靠撂地摊变戏法挣点嚼谷,那时候常连安的妻子在张家口生下了常宝堃。
在相声圈,有些人是祖师爷赏饭,而有些人则是老天爷赏饭,常宝堃属于后者,他四岁便跟着父亲上台,那时候的孩子发育普遍较晚,许多孩子学舌还不利索呢,可常宝堃却展示出了自己过人的语言天赋,幼年的常宝堃能够学着大人的腔调说话,他越是一本正经,这种反差就显得越发强烈。
相声常氏家族他总有办法逗的围观群众前仰后合,与其说是大伙对常连安变的戏法感兴趣,反倒不如说是更对这个常宝堃的“说口”感兴趣。
那时的张家口,冬天很冷,冰天雪地之中,常连安带着儿子常宝堃在外面撂地摊变戏法,观众们不买账,只捧人场却不捧钱场,常连安看得着急,让常宝堃表演“翻膀子”,这些看热闹的让掏钱的时候衣兜捂得一个比一个紧,可看见小孩光着身子在雪地里“翻膀子”大伙还是心疼坏了,有个老太太上来把孩子扶起来了,嘴里还嘟囔着:“好你这个变戏法的,你也太狠了,这绝不是你亲儿子!”。
相声常氏家族这时候常宝堃说了一句话,把在场所有人全逗乐了:“老奶奶,您放心,这绝对是我亲爸爸,错了管换”。
年仅四岁的常宝堃仿佛是为舞台而生,他对着人群做*脸,说着大人的话,模仿各种搞笑的动作,总之他天生懂得如何取悦围观的群众。
常连安不知道大伙是出于对孩子的心疼,还是被孩子的天分所折服,大伙纷纷掏钱出来给了他们。后来这个可爱的小孩在张家口的北市场有了名气,因为张家口的蘑菇有名,当地的老百姓给他起外号叫“小蘑菇”,其表达的含义就是常宝堃是出生于张家口的一块宝,就像蘑菇一样能代表张家口,从此,“小蘑菇”的称号就被这样叫开了。
后来有人跟常连安说,你儿子这么有语言天赋,干嘛不让他学说相声去呢,常连安一想,如今这年头,技多不压身,多学几门手艺就饿不着了。
常宝堃与弟弟们于是在常宝堃9岁那年,常连安一家就从张家口奔了天津,把常宝堃就交给了当时的相声大师张寿臣先生,这个英明的决定从此改变了常家后世的命运。我们几乎能用所有的优点来形容他的天赋,童音清亮,口齿伶俐,聪慧机敏,是罕见的相声好苗子,在张寿臣先生的点拨下,常宝堃很快就开窍了,并在短短几年的时间里在相声界闯出了名堂。
这位天才少年13岁便开始到电台直播相声,并录制相声唱片,用弟弟常宝华的话说,当时在整个天津和北京,没有人不知道“小蘑菇”的大名。
常宝堃与赵佩茹有一次,“小蘑菇”演出回来,父亲没等来儿子带回来的票子,而是一兜金子,这个时候的常连安就已经做好了打算,将来要让自己的几个男孩子们都学相声。
于是除了行大的“小蘑菇”之外,常连安的二儿子,三儿子和四儿子都从事了相声行当,分别称为二蘑菇、三蘑菇和四蘑菇,然而常家上上下下却没有人能够达到常宝堃的成就。
“小蘑菇”常宝堃评价一位伟大的艺术家我们常常用四个字,叫“德艺双馨”,什么样的艺术家能称为伟大的艺术家,光仅仅靠业务能力是不够的,之所以后来人们对“小蘑菇”常宝堃的评价如此之高,除了他惊人的相声天赋和造诣之外,更多是来自于他所创造的社会意义。
在抗日战争期间,为了表达自己坚定的爱国立场和态度,他组织了“兄弟剧团”,并亲自担任团长,在日伪时期,他编演了相声《牙粉袋儿》和《过桥票》,在演出的现场他不拿同行开涮,也不埋汰自己的搭档赵佩茹,而是拿日本人砸挂,在广大中国观众面前表现出了对侵略者的鄙视与不屑,为此,他多次遭到日伪*府的骚扰、*打和迫害。
常连安与四个儿子抗战结束之后,新中国成立,“小蘑菇”常宝堃对于中国老百姓的意义已经不是一位相声表演艺术家这么简单,他成了名副其实的民族英雄,还受到了国家领导人的接见。
那时候常家已经发展成了一个大家族,家里人口多,几乎全要靠常宝堃一个人养活。据常宝华回忆,有一年过年的时候,大伙全围过来一个个给长辈磕头,只有常宝华一个人无动于衷。
常宝华节目中谈哥哥常宝堃常连安唤儿子过来:“老四,过来磕头了”。
常宝华摇了摇头对父亲说:“我不磕”。
常家一向家规很严,很少有孩子敢于挑战父亲的权威,而常宝华那天的举动却令父亲常连安吃了一惊。
“你为什么不磕?”父亲问。
倔强的常宝华用手指着自己的姐姐和妹妹,冲父亲大声嚷嚷:“我不服,凭什么她们能上学,我不能上学,我也想上学”。
话音刚落,常连安站起身来抡圆了胳膊给了儿子一记耳光,抽得常宝华眼冒金星,眼前一阵阵发黑,耳朵都仿佛瞬间停止了工作,除了嗡嗡的声音,什么也听不到。
常宝华节目中谈父亲常宝华难受极了,比自己挨了这一耳光更加让他难以承受的是来自心理的打击,他不断问着自己:“我错了吗?我不过就是想读书,想上学,我有什么错?”。
整个屋子里没人敢再说话,常连安把儿子带到另一间屋,把面口袋拿出来了:“看见没有,老四,咱们家人口多,一天就得吃这半袋子面,还不算菜和肉,你知道这一袋子面多少钱吗?你不挣钱,我也不挣钱,他也不挣钱,咱们全家吃什么呀,都老大不小了,你大哥已经成家了,也有一家子人要养活,哪还能全靠人家呀”。说着,父亲常连安也流下了眼泪。
常宝华谈哥哥常宝堃自那天之后,常宝华没有再提过要上学这两个字,他彻底断了这个念想。
直到有一天,哥哥常宝堃把他从屋子里叫了出来,对他说:“你听着宝华,我知道你憋着老想上学,你等着我,大哥答应你,等我从朝鲜回来,我保你上学”。
年3月12日,农历辛卯年二月初八日,中国人民第一届赴朝慰问团赶赴朝鲜战场,包括侯宝林、郭启儒、高凤山等23位文艺界人士跨过了鸭绿江。
常宝堃在朝鲜大伙为前线的将士们奉献了他们一生中最重要的一次演出,年4月23日,在大家胜利归国的途中,常宝堃先生遭遇敌机轰炸,年仅29岁的一代相声奇才壮烈牺牲。
长眠于朝鲜的常宝堃永远也无法兑现自己许给弟弟的承诺了,而对于弟弟常宝华和整个常家来说,他们失去了一位好哥哥,好儿子;对于全国的相声听众来说,他们永远失去了一个伟大的天才相声艺术家。
“小蘑菇”牺牲的消息经过通报之后,全国的相声演员和喜爱他的群众自发赶赴天津,送了他最后一程,整个天津各个街头已经到了万人空巷的地步,几乎所有街边的商家全部停业,门口放着桌子为前来悼念“小蘑菇”的老百姓提供免费的绿豆汤。
常宝堃在朝鲜由“小蘑菇效应”引发的最直接的影响是包括常家兄弟们乃至全国的文艺从业者纷纷站了出来,主动请缨要求重返前线组织第二次慰问。
作为弟弟的常宝华最后一次沾了哥哥的“光”,走了一次“后门”,作为烈士的家属他责无旁贷,他在全国的艺术家当中争取到了七个名额当中的一个,和骆玉笙、石慧儒等大师一同再次重返朝鲜。
我一直在思考一个问题,一个相声演员到底能给他这个家族,他这个行业,乃至整个社会造成多大的影响,看看小蘑菇吧,也许他就是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