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经性头痛

首页 » 常识 » 问答 » 疼痛科大咖樊碧发吃得了苦,但没必要忍
TUhjnbcbe - 2024/8/31 0:08:00

开栏的话

生、老、病、死,每个人的生命里都会留下医生的印迹,他们为你减轻疾病带来的痛苦,帮你回归健康的生活。

行医几十年,感悟万万千。走过漫漫从医路,医生最想道出的心声是什么?

年10月起,《生命时报》新增“名家谈医”版,为全国有影响力、在各领域有突出成就的医生搭建一个畅所欲言的平台,听他们谈医德、医术、医患、医改、医风。

《生命时报》第期第5版刊发全国疼痛诊疗研究中心主任、医院疼痛科主任樊碧发撰写的《忍痛,百害而无一利》,结合他数十年从医经验,畅谈他在疼痛学领域的研究与思考。

撰文专家

樊碧发,全国疼痛诊疗研究中心主任、医院疼痛科主任

吃得了苦,没必要忍得了疼

“没多大事,忍忍就过去了。”在过去,这句话常常听到。

有点小病小痛,哪个不是用一个“忍”字治疗?当时,生活水平并不好、科技也不发达,对以土地为生的百姓来说,只有起不了床、下不了地,“打倒身子”了,耽误了挣钱养家才是病,才有必要看医生。

吃饱穿暖的问题还没解决,腰疼、腿疼算什么?不仅如此,大家还把“吃得了苦,忍得了痛”当作美德,越“皮实”的人越被看好,老是喊疼的人反而会被看不起。

疼痛可以说是身体发出的预警信号,但一直到改革开放前,老百姓对“疼痛是病”的概念还不理解。随着国家经济的发展、人民群众生活水平的改善、大众自我保健意识的提高,疼痛学开始慢慢走入人们的视野,疼痛的重要性才逐渐被人们接受,直至进入21世纪,疼痛才被认为是一种疾病。

这是观念的巨大改变。过去,患者痛不欲生了才“无奈”去看病;如今,主动找医生的人多了不少。此外,我们对疼痛性疾病的研究也越来越深入,从疼痛症状“窥斑见豹”,做到了早防早治,对防病治病起到了很大作用。

即使这样,现实中还是有不少人喜欢忍痛。他们固执地认为,忍痛的时间长了,就疼习惯了,人会变“皮实”。这种思想是错误的,忍痛的结果可能是把“脑子疼坏了”。

如果一个人长期忍痛,他对疼痛的耐受力会越来越低,简单的疼痛会变得复杂,能治的疼痛变得难治。

我们常遇到一些患者,轻轻碰一下就疼得跳脚,这就是外周敏化(原发性痛觉过敏),可以形象地说成“小题大做”。这就是长期忍痛后,神经系统发生改变,使简单的疼痛变成神经病变。

还有一种“无中生有”的疼痛,叫痛觉超敏。人体有一个抗痛系统,忍痛时间长了,抗痛系统的阈值会降低。门槛低了,人对疼痛的感知就会越来越强。如果到了中枢敏化(继发性痛觉过敏)的地步,疼痛阈值趋近于“0”。即使是正常的感觉,患者都会认为是疼痛,这就比较麻烦了。

忍痛是个有百害而无一利的行为,有痛就要大声说出来。令人高兴的是,如今,人们起码有了“疼了就去治”的概念,而不是一味的忍耐,这是一个进步。

不仅折磨躯体,还伤心伤脑

疼痛不仅折磨躯体,还有精神。

这种情况很好理解,一个正常人身体的某个部位疼痛,两三天之内不会有问题,但如果持续两、三个月,或疼痛的程度一直很严重,人的精神状态就会发生改变,直接或间接引起人体各系统机能的改变。

比如疼得睡不好,时间长了就会出现焦虑,逐渐转变为抑郁,人就会感觉生活失去意义。

他们的机体功能没有问题,但是痛到无法动弹,活动减少导致心肺功能下降;食欲不振导致胃肠功能下降;营养不足拉低了免疫功能。最后,整个身体被拖垮,加上焦虑、抑郁,有的患者最后因疼痛自杀。

曾有过一个典型的案例,一位老爷子确诊肺癌,手术很成功,但后来出现了剧烈疼痛。医院复查,并没有发现癌症复发。家人对此很不理解,感觉他明明没病还老喊疼,有点“矫情”。实在无法忍受之后,老爷子跳楼自杀了,幸运的是被成功救回。

后来,他被送来疼痛科,我们针对他的癌痛进行了治疗。来对了科室,治疗也对路了,疼痛就不是问题了。如今,老爷子每天早起锻炼,非常乐观,生活质量也很高。

年轻低头族是后备大军

说起疼痛,往往会将其和老年人“挂钩”。七、八十的人有点腰疼、腿疼很正常,但随着生活节奏加快、不良生活习惯等因素影响,疼痛疾病的来势愈加凶猛。

常有四五十岁的人就出现严重的老化现象,胳膊疼、腿疼出现的年龄也越来越早,导致一系列机体问题。

如今,疼痛疾病在年轻人中的发生率也越来越高,IT业、智能手机的发展,让很多人变成“低头族”。

伏案工作或玩游戏时不恰当的姿势,让不少青少年都有了颈椎病、头痛、肌肉痛等问题;

工作、生活压力的增大导致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开始有疼痛的症状,比如神经性头痛。

以前,我们诊治的椎间盘突出患者多在40岁左右,而现在,最小的患者只有14岁。

从探索者变为引领者

年,我参加工作时,疼痛科基本上没有起步;

直到年,医院才有了疼痛门诊;

年,我们成立了疼痛科。

如今,国内的疼痛医学已有了近30年的发展。最开始时,面对非常顽固性的疼痛,比如幻肢痛等,国内并没有好的治疗方法,但国外却已经有了类似脊髓刺激的疗法。

早年我有过留学经历,就想着把脊髓刺激的疗法引进国内。这件事情放在现在很容易,但当时却比较困难。国内没有太多经验,我们只在国外看了一些资料,设备供应商也很少,前期工作困难重重。

但另一方面,随着交通事故增加、神经损伤患者增多,这种疗法的需求很大,必须有敢于第一个吃螃蟹的人。我们毅然决然地成为第一批探索者,在以脊髓刺激为代表的神经调控技术领域,起到了一个重要的引领作用。

通过不断引进新技术,目前我们疼痛科的治疗方法已有几十种之多,对各种顽固性疼痛,尤其是神经病理性疼痛的治疗起到了重要作用。

目前,我们正在重点研发国产脊髓刺激器,力求开发出更微创或极微创的产品,降低老百姓的治疗成本,造福于更多疼痛疾病患者。

止疼药不能随便吃

对于疼痛,患者通常有两种态度,要么是放任,要么乱吃各种止痛药。虽说“久病成医”,不少人能给自己“开处方”,但也只能当作临时救急,及时就医才是重中之重。即便是非处方药的去痛片,也有毒副作用。而且头痛可能是脑溢血,上腹痛可能是心绞痛,不要忽视疼痛的预警作用。疼痛科医生会根据具体情况做出诊断和处理。

疼痛疾病多是腰疼、腿疼。生活中,一定要养成良好的习惯,不要长时间低头、伏案,以免增加颈椎负担;站姿、坐姿要端正,不要弯着腰或前倾,以免导致腰椎压力增加,腰部肌肉长期紧张,造成椎间盘突出,损害脊髓。

加强锻炼是最好的预防方法。运动可以增强体质、锻炼肌肉的灵活性,从而起到保护颈椎、腰椎的作用。

医患都要跟着治疗思路走

数不清的患者中,最痛苦的是癌痛患者。癌痛不是一阵一阵的,而是可预见的越来越疼。近年的研究发现,如果抗癌不抗痛,患者的生存质量很差。抗癌加抗痛不仅可以增加生存期,预后也好很多。

如今,抗痛是抗癌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疼痛科医生,无法绕开这种痛。在治不了、控制不了的前提下,把疼痛解除,就是对患者最大的关怀。

有一次门诊,突然有个女同志跪到我面前,把我吓了一跳。原来,她的父亲吃药自杀了。我说:“那要赶紧到急诊室,找我不行,我是疼痛科医生。”

她说父亲正在抢救,就是因为疼痛才自杀的。转来疼痛科后,我发现他是严重带状疱疹后神经痛。后来,他定期来疼痛科随访复查,每次都要跟病友们讲他是如何战胜疼痛的,给其他患者战胜疼痛的信心,这就是一个良性的医患关系。

有些患者因为疼痛剧烈,说起话来比较冲;有些已被疼痛折磨成病态;还有些对医学的理解较粗浅,这些都可能导致冲突。

疼痛科医生会把患者放在特定环境下考虑,努力理解患者,了解他们的焦躁和忧郁,尽全力用科学的道理说服他们。患者也需做出努力,不能一味把痛苦“甩”给医生。

要想解决问题,患者就要和医生团结起来,至少跟着治疗思路走,才能达到最好的疗效。

媒体发挥“一对百”作用

疼痛科作为新兴学科,不少知识还要从其他学科中来,医患之间存在着信息不对称的问题。媒体应发挥“一对百”作用,大力宣传正确的疼痛理念。

早在年,国际疼痛学会将每年10月份第三个星期一确定为“世界镇痛日”。每年有一个主题,通过媒体报道引起全球公众

1
查看完整版本: 疼痛科大咖樊碧发吃得了苦,但没必要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