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网·海报新闻记者陈洋洋通讯员赵梅济南报道
“半夜里做完手术,第二天早晨我这一边手脚就能动了,今天要不是输液,我该下床锻炼了。”近日,医院神经外科的病房中,71岁的张阿姨言语间满脸笑容。
陪床的家人介绍说,8月15日傍晚6点,老人正在厨房里做饭,突然就歪倒在座位上,左边的手脚都不动了,而且意识不清,医院已经是晚上8点多。紧急进行头颅CT检查后,医生诊断是急性脑梗死。
急性脑梗死
溶栓、取栓怎么选择?
老人平时作息规律,没有不良嗜好,也没有高血压、糖尿病等老年常见疾病。如今怎么会突发疾病?全家人十分着急,但又不清楚究竟应该怎么办才好。
年8月15日晚上8点25分,老人被医院国家级卒中中心的时候,神志呈浅昏迷状态,刺痛睁眼,可简单对答,右侧肢体活动从嘱,左侧肢体不动。行头颅CT,未见明显颅内出血,考虑急性脑梗死,经过神经内科、神经外科会诊,先给予静脉溶栓治疗,效果不佳,半小时后,向患者建议进行介入取栓治疗。
医院神经外科主治医师方向介绍说:“在这位患者的抢救治疗过程中,溶栓和取栓的衔接特别紧密,因为在给患者用上溶栓药物以后,我们有一个严密的评判标准,这也是国家级卒中中心的优势体现,时间掌控得非常紧凑。在静脉溶栓的同时,启动取栓的评估和救治流程,使患者在静脉溶栓结束前,就开始进行机械取栓治疗,缩短药物溶栓与机械取栓之间的等待时间,非常及时地截断了病情的发展进程,避免了更多的后遗症。在这两种治疗方式的选择上,还需要患者亲属的充分信任与支持。”
造影找到“元凶”
介入取栓解除险情
年8月15日晚上9点,患者被送进医院介入科手术室,为其实施介入手术治疗的神经外科副主任杜斌介绍说:“术前,明确的诊断是急性脑梗死,颅内动脉闭塞,心房颤动。我们通过对患者进行脑血管造影,明确了梗阻的位置在右侧大脑中脉M1段。结合患者的房颤病史,考虑是房颤发作时血栓脱落,导致了右侧大脑中动脉闭塞。”
房颤发作,心房内血栓脱落,随血流进入头颅动脉,堵在右侧大脑中动脉的位置,导致左侧手脚失灵,意识丧失。患者家人在听清楚杜斌主任的解释后,要求尽快进行动脉取栓治疗。患者家人说:“老人一直身体挺好,也没听她说平时有哪里不舒服,没想到会是房颤发作引起了脑梗。”
医院介入科手术室里,杜斌主任和助手于福超的紧张操作仍在继续:借助导管,取栓支架到达梗阻部位,利用支架进行取栓,配合中间导管抽吸,取出血栓数枚,造影显示右侧大脑中动脉显影良好,远端血管3级血流。观察半小时,正侧位造影提示右侧大脑动脉开通,远端血流通畅,结束手术。
8月20日上午,负责陪护的家人说:“8点多医院,9点开始介入取栓,10点半结束取栓手术以后,我们就发现左边手脚的力量明显好转了。”
房颤最易诱发脑梗
脑梗前3天已有征兆
脱离危险之后,患者家人仍是心有余悸:既然是房颤诱发了这次急性脑梗,那么,在此之前,患者有没有异常感觉?
老人说:“犯病前3天,左边的手脚都有点麻,头疼,一辈子很少生病,没往这方面想,医院看看,就不会有这么大的麻烦了。”
在医院卒中中心每天接诊的患者中,因为房颤发作而导致脑血栓的情况绝非少数。房颤对人体最大的危害莫过于脑动脉梗阻,如果救治不及时,致残、致死率都非常高。
据心内科专家关玉庆介绍,房颤发作时,心房不能有效地泵出血液,血液滞留在心房内,使血栓形成的危险性增高。如果血栓离开心脏进入血液循环中阻塞动脉,导致重要生命器官的血液供应中断。血栓流入脑动脉,可导致脑卒中,如果就诊延误,或者抢救不及时,会留下严重后遗症,生活不能处理,甚至死亡。房颤患者的最大威胁是脑卒中,必须重视平时通过药物来控制和稳定病情。
房颤患者,首要的一点就是感觉到异常症状以后,医院心内科进行诊断,根据医生的指导进行治疗,切勿自行用药。同时,日常生活要保持规律,要注意休息预防情绪激动,要食用低盐低脂的食物,戒除不良的生活习惯,比如熬夜、抽烟、饮酒等方面,都需要注意。一旦在家中出现严重症状,就是立即拨打。
身边有人脑卒中
别犹豫,赶紧拨打
“千万别犹豫,赶紧拨打!”该院医生介绍,失语或口齿不清,半边肢体麻木无力,无诱因突然头痛,步行失去平衡,视物不清,这是脑卒中的5大典型症状!
该院医生介绍,出现脑卒中,最宝贵的就是争取抢救时间。如果身边有人发生脑卒中,最负责任的做法就是赶快拨打!介绍,医院国家级卒中中心,全国首批55家“高级卒中中心”之一,也是济南市卫健系统唯一一家。如果患者本人对自身病情比较了解,也可以要求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