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膜瘤(meningioma)多见于40~60岁成年女性,儿童少见。临床症状常出现较晚且程度较轻,与肿瘤生长部位有关,最常见症状为颅内压增高。多为良性,生长缓慢,病程长,易于手术切除,预后良好。
(1)肿瘤以宽基底与硬脑膜相连,内缘可见有“皮质扣压征”(也称“皮质塌陷征”),肿块与脑组织之间有低信号分界或合并有蛛网膜囊肿形成(图1)。
(2)T1WI等或稍低信号,T2WI及T2FLAIR上呈等或稍高信号,信号多均匀;DWI上多呈均匀稍高至高信号,沙粒型则呈DWI低信号。
(3)增强扫描肿瘤多呈明显均匀性强化,并可见“脑膜尾征”(图2)。
(4)非典型征象:少数脑膜瘤可以全瘤钙化;囊性脑膜可表现为囊性病灶,增强扫描呈囊壁环形强化(图3);部分患者可以表现为多发脑膜瘤,影像表现与单发脑膜瘤相似(图4)。
图1左顶部脑凸面脑膜瘤
A、B.分别为横断面T1WI及T2WI,示左顶部大脑凸面实质性肿块,呈稍长T1、长T2信号,信号较均匀。肿块边界清楚,内侧缘可见“皮质扣压征”;C.增强扫描矢状面,病灶呈明显均匀强化;D.灌注成像,示肿瘤区呈明显高灌注
图2左额镰旁脑膜瘤
A.左额镰旁肿块,与周围脑组织之间有低信号分界,与大脑镰宽基底相连,T1WI呈等信号;B.T2WI信号与大脑皮质类似,内部信号均匀;C.DWI呈均匀的稍高信号;D.增强扫描见肿块呈明显均匀强化,邻近大脑镰增厚并见有“脑膜尾”征
图3右顶部大脑镰旁囊性脑膜瘤
A.T1WI,示右顶部镰旁边界清楚的囊性病灶呈均匀低信号;B.T2WI,呈均匀高信号,周边脑组织受压但未见水肿;C、D.增强扫描冠状面及横断面,病变以宽基底附着于大脑镰上,囊性部分无强化,内上缘见不均匀分隔状轻度强化
图4多发脑膜瘤
A.额部大脑镰双侧及右侧大脑凸面见多个肿块,T1WI信号与皮质信号类似,边界清楚,见“皮质扣压”征;B.T2WI与皮质信号类似,肿块与脑实质之间有脑脊液信号分隔;C.与A,B不同层面,DWI见多个稍高信号的肿块或结节影;D~F.增强扫描的不同方位,见多发均匀强化的肿块或结节影,边界清楚,部分见典型的“脑膜尾征”
1.诊断依据
好发于中年女性,肿瘤体积多较大时才出现症状,广基底与颅骨相贴,信号与脑灰质相似且信号多均匀,多具典型脑外肿瘤特征。增强扫描肿瘤多呈明显均匀性强化,并可见“脑膜尾征”。
2.鉴别诊断脑膜瘤发生部位广泛,不同部位的脑膜瘤鉴别诊断不同,需与常见的脑外肿瘤相区分。
(1)垂体瘤:鞍区及鞍旁脑膜瘤需与垂体瘤鉴别,后者容易出现坏死,正常垂体结构消失,增强扫描多呈明显均匀或不均匀性强化。
(2)海绵状血管瘤:鞍旁脑膜瘤需与鞍旁的海绵状血管瘤鉴别,后者常呈长T1、长T2信号,质地不均匀,内部可见有出血,增强扫描呈持续的不均匀性强化。
(3)原发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当肿瘤浸润脑膜出现脑膜尾征时需与脑膜瘤区分。原发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属脑内占位性病变,无脑外肿瘤征象,增强扫描呈明显均匀的棉花团状或呈“凹陷征”“缺口征”。
(4)胶质瘤:靠近脑表面的囊变的胶质瘤需与明显囊变的不典型脑膜瘤相鉴别。恶性胶质瘤中心不规则坏死、囊变显著,且恶性胶质瘤常浸润性生长,指状水肿更多见。而在囊变脑膜瘤中,脑膜尾征、白质塌陷征及宽基底征较胶质瘤更常见。
美编:影像三人行 欢迎转发,未经许可禁止转载
影像三人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