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叉神经鞘瘤(trigeminalneurinoma)多见于20~50岁,好发于青壮年,男性略多。临床常以三叉神经麻痹或三叉神经痛为首发症状。
(1)中颅窝或后颅窝的类圆形肿块,跨颅窝生长者呈哑铃状,岩骨尖骨质可见破坏,且其间隙的脂肪信号消失。
(2)肿块在T1WI呈低或等信号,T2WI呈高信号。
(3)瘤内容易出现囊变、坏死,囊变区呈更长T1、长T2信号,伴亚急性出血时均呈高信号区,瘤周无水肿,有不同程度的占位效应(图1)。
(4)增强扫描呈明显均匀或不均匀性强化。
图1三叉神经鞘瘤
A.T1WI,示右侧跨岩尖的肿块,肿块长轴与三叉神经走行方向一致,呈不均匀的稍低信号;B.T2WI,呈高信号,内部见有更高信号的坏死囊变区;C.DWI,呈等或稍低信号;D.增强扫描,呈明显强化,内部囊变区无强化,肿块境界清楚
1.诊断依据
好发于青壮年的中、后颅窝占位,有三叉神经相关症状。典型者肿块呈“哑铃状”,与三叉神经走行方向一致。增强扫描实质成分呈明显强化。
2.鉴别诊断
(1)听神经瘤:好发于中年人的小脑脑桥角区类圆形占位,内听道呈喇叭口样扩大,信号多不均匀,增强扫描呈明显不均匀性强化且同侧听神经瘤增粗并强化呈蒂样。
(2)脑膜瘤:好发于中年女性,宽基底,可见皮质扣压征,邻近颅骨多有骨质增生硬化,内部可见沙粒样钙化或流空血管的低信号影,增强扫描多呈明显均匀性强化。
(3)胆脂瘤:多为囊性,有钻缝生长特性,在T2WI及T2FLAIR上病灶内见絮状稍高信号影,DWI呈明亮高信号,增强扫描多无强化。
美编:影像三人行 欢迎转发,未经许可禁止转载
影像三人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