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和病友接触中,我发现许多病友对于“治疗是怎么回事儿”这样的问题,理解的不是很明白,一些似是而非的说法,混淆了认识。因此,有时候错误的理解,就左右了我们队治疗疾病的认识,推助不良就医行为。治疗看起来是医生的事情,其实是患者的行为决定的。
关于西医治疗,可能每个人都听说过这样的一句通俗的话语:“头痛医头,脚痛医脚。”因为这样形象易懂的概括,人们很轻易地理解了西医治标不治本的“本质”。细较起来,把“头痛医头,脚痛医脚”与“治标不治本”作为因果逻辑,是一种“比窦娥还冤”的冤案。
一个患者,医院,告诉医生,他头痛。那么,医生断不会马上就给他开止痛药的,而是一定要询问,他的头痛是一种怎么样的疼痛,多长时间了,还伴随其它什么样的不适症状......然后,医生根据自己的判断,让患者去做相关的检查,以确定头痛是神经性的还是脑血管性的;是感冒发烧引起的还是中暑引起的;是功能性的(没有明显的器官病变)还是器质性的(器官出现了毛病);是单纯的头痛还是某种疾病的一个明显症状......
因为我自己不是医生,所以对头痛的诊断很不在行,只能笼统地这么叙述了。但是,我知道头痛只是一种临床症状,可以与许多相关器官、组织的疾病有关系,对于“头痛”,西医医生,是要确诊病因之后,才给予治疗的。
假设,医生诊断患者是脑动脉硬化导致血管狭窄,从而降低了血流量,因为缺血而导致了头痛症状的,那么,他的治疗重点就是治疗脑动脉硬化。与此类似,感冒引起的头痛治感冒,中暑引起的头痛治中暑.......在这些治疗中,是不是使用止痛药,那需要医生的判断,绝对不是治疗头痛只是止痛就完事的。但是,治疗头痛也不会去治疗“脚”。
这就是西医的治疗思路,是建立在对疾病实质的认识之上,而进行的治疗。那么,医生会在什么样的情况下,只给予止痛药治疗呢?一般在查找不出明显病因,没有器质性病理改变证据,只是功能性的疼痛时,有可能采取只是缓解症状的止痛药治疗。一般医生会这样告诉患者:“先开点药吃着,如果不见效或者有变化,医院复诊。”这是一种“观察性”的治疗,真实目的,不仅仅在于“不头痛”,而是想观察“头痛症状的性质和进展”,以便于进一步确定。
在这里,我不是想和大家探讨治疗头痛的问题,而是想以此为例,告诉大家西医的治疗原则:对因治疗和对症治疗。就头痛而言,头痛是症状,单纯消除症状的治疗——只给予止痛药的治疗,就是对症治疗。面对头痛,查找出是动脉硬化、神经痉挛、感冒、中暑......找出哪一种原因引起的头痛,以消除原因为目的的治疗,就是对因治疗。
西医治病,对因治疗是目的,在对因治疗时伴随使用对症治疗;在没有办法对因治疗时,对症治疗。对症治疗和对因治疗,又称为对抗治疗。西医学的方法论,以实验实证的方法,去研究疾病,探求疾病症状背后的病理实质,也就是说到底发生了什么,出现这样的症状表现?找到了原因,就针对原因,做抵抗、消灭式的治疗,以去除疾病因素为目标,进行对因治疗。
对因治疗是建立在现代病理学、诊断学和药理学等基础上的医学。其中,病理学是研究疾病的病因、发病机制、病理变化、结局、归转的医学基础学科,美国著名医生和医学史专家WilliamOsler说:“病理学为医学之本。”我们认识疾病、治疗疾病,要从疾病的本质入手,从病因、发病机制、病理变化(病理产物)这些环节,去寻找治疗疾病的方法,从疾病的发展、结局、归转情况,去预测和把握疾病的变化。
“久病成医”这样的情况,基本上不会真正的出现在我们的现实中,尽管患者可能比较了解自己的疾病,但是也很难成为真正的医生,除非接受了完整的医学专业教育。而我们患者对于治疗、药物、副作用等等的一些理解,常常也是不完整的,许多担心或者盲目信服,也是不应该的。在治疗中,医生在专业水平方面,可以说比患者高得多。
我们患者在就诊的时候,医院的专科,是基础要求。对医生的治疗遵从和信任,是应该做到的事情。如果有疑问,尽可能和总结的医生交流,而不要盲目地通过查找相关医学知识,总结对号入座,更不要因为对号入座而干扰医生的治疗。
在治疗诸如类风湿关节炎这样的疾病的过程中,我们自己可能在治疗中遇到过疗效不佳、反反复复缠绵难愈、副作用等等问题,这些问题出现的原因,一般来说是多方面的,不一定是医生水平的问题,而可能是我们自己就医不规范、药物治疗不规范、停药减药不规范等等情况造成的。也许在我们治疗出现问题的时候,我们把原因归结于西医治疗上面、医生治疗方案上面,这才是我们疾病治疗中最大的问题。
来源:莎如茵空间
(图片来源于网络)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