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脑病科门诊中,经常会见到有一些头痛的病人,很多人认为头痛只要完善颅脑CT未见出血,就万事大吉了。
事实不然,医院脑病重症急救科收治了一例以发热、头痛起病,颅脑CT阴性的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后给予动脉瘤栓塞术,患者康复出院。
近日,52岁的张先生,因低热、医院就诊。张先生5天前劳累后出现低热、头痛,后热退,头痛呈持续性,双颞部胀痛,甚则伴恶心、呕吐,颈后僵硬不舒,无肢体麻木及活动障碍,无言语不清,无视物重影,曾于外院骨科就诊,具体处理不详,门诊测血压偏高,血压最高/?mmHg,自行口服“厄贝沙坦75mgqd”,症状无明显改善,为进一步诊治,遂来我院,急诊行颅脑CT未见明显责任病灶,以“头痛病-头痛原因待查”收入院,平素纳眠可,二便调。
既往史:有糖尿病病史,血压控制可。否认近期外伤史。
体格检查:神经系统查体未见异常。
辅助检查:白细胞:12.67×10^9/L↑;中性粒细胞百分比:76.3%↑;中性粒细胞绝对值:9.67×10^9/L↑;淋巴细胞百分比:16.5%↓;单核细胞绝对值:0.80×10^9/L↑。
头颅CT未见明显异常
颅脑MRA未见异常
诊疗经过:患者头痛、颈板,血常规示白细胞计数轻度升高,结合发病前有发热病史,考虑有颅内感染性疾病的可能,病*可能性大,予抗病*及止痛、补液、地塞米松治疗,不排除细菌感染,进一步完善腰椎穿刺检查。
脑脊液示一致性血性脑脊液
DSA:前交通动脉瘤,测量动脉瘤直径
全麻下给予弹簧圈栓塞,栓塞致密
脑病重症急救科刘涛主任提示患者脑脊液均一血性脑脊液,考虑蛛网膜下腔出血,颅内动脉瘤破裂可能性大。王冬副主任医师立即将患者转入介入导管室实施全脑血管造影术,术中发现张先生前交通动脉瘤。与患者家属沟通后,给予动脉瘤栓塞术,术后安返病房,在我科吴伟伟护士长带领的护理团队精心护理下,好转出院。
脑病重症急救科主任刘涛提醒: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是一种常见且致死率极高的疾病,病因主要是动脉瘤,约占全部病例的85%。典型表现是突发异常剧烈全头痛,患者常将头痛描述为“一生中经历的最严重的头痛”。该患者50多岁,发热起病,头颅CT阴性,极易误诊为脑膜炎或发热引起的头痛。但是该患者颈后僵硬不舒感应引起临床重视,要鉴别蛛网膜下腔出血或者脑膜癌。
临床怀疑蛛网膜下腔出血,首选头颅CT检查,在蛛网膜下腔出血发病后12h内,CT的敏感度高达98%~%,24h内逐渐降至93%,6d内降至57%~85%。该患者头颅CT检查时间在5d以后,头颅CT阴性不能排除SAH。
对于CT扫描阴性或者不确定的,腰椎穿刺及脑脊液检验非常重要。均匀一致的血性脑脊液,是蛛网膜下腔出血诊断的重要证据。但是有时腰椎穿刺不顺利,就有可能将其误认为是穿刺技术不熟练、穿刺针误伤脊髓内的静脉丛引起的出血,给蛛网膜下腔出血诊断带来困惑。
发热是蛛网膜下腔出血最常见的并发症,中枢性发热与病情的严重程度、出血量、血管痉挛的发生有关。该患者发病前有发热史,不典型头痛,是未早期识别的原因。
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再破裂危险性较高,剧烈头痛、脑膜刺激征阳性及头颅CT提示蛛网膜下腔呈高密度影是经典的诊断标准。对于不典型病例,临床要结合病史、查体、辅助检查推敲分析,以免漏诊和误诊,贻误治疗。
脑病重症急救科简介
★国家级重点专科
科室规模:目前科室开放床位46张,拥有医护人员29人,其中高级职称及硕士以上学历12人。科室一直奔跑在脑病急救的前线,为患者开通急诊急救绿色通道,提供最精湛、最快捷、最舒心的医疗服务。
诊疗特色:近年来急性脑血管病的发病率逐年升高,是临床常见的急症之一。急性脑血管病分为缺血性与出血性两类。缺血性脑血管病包括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及脑梗死,出血性脑血管病包括脑出血及蛛网膜下腔出血等。本病有着较高的致残率及死亡率,因此,开展脑血管病的急诊急救绿色通道尤为重要。对于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治疗的关键是开通闭塞血管、恢复脑血流,实行再灌注治疗,而静脉溶栓是目前国际上公认的治疗本病最有效的手段。脑病重症急救科本着时间就是大脑的治疗理念,为患者开通24小时急诊急救绿色通道。对在发病时间窗内的患者,应用世界上最先进的药物阿替普酶(rt-PA)进行溶栓治疗,大大降低患者因本病所致的致残率及死亡率,年溶栓达余例。脑病重症急救科介入团队积极开展脑梗死动脉溶栓、介入取栓、颅内外动脉支架、慢性闭塞再通以及颅内动脉瘤栓塞等介入手术,年手术量达余台。中医中药在本科室也占有重要地位,脑血管病急性期采用麝香四*汤、牛*熄风胶囊等中药制剂积极治疗。病情稳定后迅速进行肢体、语言等康复锻炼及针灸、穴位帖敷、艾灸等中医传统疗法,综合中西医及康复治疗精髓,为来诊患者提供安全、优质、高效的紧急医疗救助服务,最大程度的解除患者的病痛,挽救患者生命。
来源:医院订阅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