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经性头痛

首页 » 常识 » 预防 » 莫名眩晕跑去神经内科就诊可能只是耳朵里
TUhjnbcbe - 2023/3/22 20:46:00

前不久,40多岁的张女士(化名)在睡觉时,只要身体翻向一侧,立即出现眩晕,呈天旋地转感,伴随恶心、呕吐,保持体位不变数秒后症状缓解。张女士跑去神经内科就诊,医生检查头颅CT检查没有发现问题,一番咨询后,医生建议其到耳鼻喉科看看是否患上了“耳石症”。

张女士非常困惑,耳朵里面怎会有石头?又是怎么引起的眩晕呢?医院耳鼻喉科副主任医师陆冬凌介绍,耳石症为内耳病变,其实属于常见病,但误诊率极高。如果出现头部运动至某一特定头位时才出现眩晕,且每次发作时间不超过60秒,则可能是耳石症。但如果出现抬头晕低头晕、左转晕右转也晕,则很少是耳石症。

陆冬凌在给患者做检查。

常见40岁以上人群但近年发病趋年轻化

“很多人都知道耳朵是听觉器官,其实,耳朵还是平衡器官。”陆冬凌介绍,人类之所以能够正常活动,是因为在双侧的耳内有调节身体平衡的结构,其中重要的结构之一就是球囊、椭圆囊。因为在球囊、椭圆囊结构内有感受重心变化的碳酸钙盐结晶,形状像石头,故称为耳石,平时附着于内耳的耳石膜上,帮助我们感知运动的加速度和方向。

陆冬凌进一步介绍,耳石如果从原来的位置上脱落,移位到了别的平衡结构内,头位变动时,引起眩晕,“就像儿童手里玩的滚珠迷宫,在迷宫内,滚珠无序游动,导致平衡失调。”耳石症又称为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是指当头位快速移动至某一特定的位置时诱发的短暂的、阵发性眩晕与水平型或旋转型眼震,属于一种自限性外周前庭疾病。所谓良性,就是不会产生恶性影响,是可治愈的,有些甚至是可自愈的;所谓阵发性、位置性,是指眩晕和眼震在保持头位不变后很快消失,常为几秒钟或几十秒钟,极少超过一分钟。这种眩晕与头颈转动有关,大部分患者发病表现为休息或起床时,在床上向某一方向翻身,引起天旋地转,伴恶心、呕吐,必须保持强迫睡姿;有的患者是头前倾或后仰时发作,行走时正常。

陆冬凌介绍,根据致病原因分类,耳石症可分为特发性和继发性。特发性耳石症病因不明,约占50%~70%。继发性耳石症,则继发于其他耳科或全身系统性疾病,如梅尼埃病、前庭神经炎、突发性耳聋、中耳炎、头部外伤、偏头痛以及应用耳*性药物等。

一般来说,该病在中老年人中比较高发,尤其女性。这与女性年纪增大,雌激素水平下降有一定的关系。陆冬凌介绍,张女士之所以患上耳石症,可能是因为其雌激素水平下降,同时患有骨质疏松症,“国外研究中老年女性耳石症患者中,骨质疏松症的发病率高达75%,而正常对照组仅为4%,由此可见骨质疏松症与耳石症之间可能存在某些特定的联系,但其致病因素仍有待深入研究。”

同时,近年来,一些“低头族”发生耳石症的现象增多,患者趋向年轻化。陆冬凌认为,这与精神紧张及缺少正常的运动有一定关系,特别是长时间面对电脑或者手机的人,很容易疲劳,更易患“耳石症”。

90%的耳石症患者可通过手法复位

陆冬凌通过询问病史、做变位试验观察其眼球震颤方向等检查后,确诊张女士确实患上了耳石症。陆冬凌让张女士躺在治疗床上,将她的头和身体转动了几下,前后不过十几分钟,没有打针,也不用吃药,就治疗好了,怎么转动头都不晕。

“我们通过手法转动,将‘滚珠’滚回到原来的位置上去,使其恢复平衡。只是耳石远没有玩具滚珠那么大,它非常微小,显微镜下才可见,我们甚至感受不到它的存在,所以肉眼看不到它滚回原位,但通过相关检查(如变位实验或前庭功能检查)观察患者眩晕及眼震消失就可以判断其归位,提示复位成功。”陆冬凌说道。

内耳的解剖复杂,左右耳均含有三个半规管,耳石脱落在不同的位置,需要采用不同的手法进行复位。对于有经验的医生来说,治疗耳石症并不复杂,大约90%的耳石症患者可通过医生选用正确的手法治疗,多数一次见效,少数需经多次复位才能治愈。复位时会诱发眩晕,患者偶尔会发生恶性和呕吐,或其中之一,但一般持续时间短暂,无明显不良后果。

陆冬凌提醒,“手法复位”治疗必须在专业医生的指导下进行,只有复位手法正确才有可能取得理想的疗效。没有经过正规培训的医生,错误的方法和粗暴的操作,不但复位无效反而有可能加重病情。此外,对伴有严重颈椎病的患者,我们复位前应对颈椎的病损及活动度作仔细的评估,以免发生意外。

1
查看完整版本: 莫名眩晕跑去神经内科就诊可能只是耳朵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