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经性头痛

首页 » 常识 » 预防 » 长期服药时,如何降低对身体的二次伤害需要
TUhjnbcbe - 2023/3/29 21:17:00
白癜风感恩回馈 http://baidianfeng.39.net/a_yufang/150417/4610524.html

大多数人在面对生活中的日常疾病时,是不懂如何合理用药的,要知道“是药三分*”,我们在接受药物治疗的时候,难免会伴随着一些不良影响。合理用药,是生活中应该掌握的必备知识。

一、长期服用这4种药,有哪些典型的不良反应需要警惕?

随着年龄越来越大,人的身体会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尤其是一些慢性疾病,可能需要长期服药进行控制,譬如要吃降压药、降糖药、调脂药、抗血小板药等。

长期服用这些药物,在控制病情的同时,可能会影响到某些营养素的吸收与合成,使得人们丢失或耗尽体内一些重要的营养物质,引起体内营养素缺乏症状。若不及时补充,还会影响免疫系统正常运作。

1、降压药——警惕锌缺乏

案例:退休干部老王患高血压病8年多了,近两年来一直服用贝那普利及氨氯地平治疗,血压控制得不错。但是近半年来却感到没有胃口,吃美味佳肴如同嚼蜡一般。几天前,他不小心划破了手指,奇怪的是伤口一直不愈合。老李得了啥怪病吗?

药物:依那普利、贝那普利、培哚普利、赖诺普利等

解析:这类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在发挥降压作用时会耗用体内部分锌元素。

应对措施:出现锌缺乏症状可补充葡萄糖酸锌70毫克,每日2次,餐前1小时或餐后2小时服用。也要多食用海鲜等富含锌元素的食物。

2、二甲双胍——警惕维生素B12缺乏

案例:长得胖墩墩、在食堂做大厨的刘师傅,5年前患上了2型糖尿病,长期服用降糖药达美康和二甲双胍治疗,空腹及餐后2小时血糖大致控制在正常范围。但刘师傅感觉自己最近干起活来浑身没劲,容易困乏,有时候手脚有麻木刺痛感。

药物:二甲双胍

解析:二甲双胍是2型糖尿病不可或缺的长期口服降糖药。研究发现,连续服用二甲双胍3年以上者发生维生素B12缺乏危险性明显增加,60岁以上的糖尿病患者尤其多见。

应对措施:维生素B12缺乏者,可口服维生素B12(甲钴胺),每次0.5毫克,每日2次3次。或舌下含服维生素B12含服片,每日1/2片1片,每日1次。蔬菜和水果里都含有较为丰富的维生素B12,在平时可以适当补充。

3、他汀类药物——酌补辅酶Q10与维生素D

案例:某大学中文系徐教授,身体壮硕,红光满面,但过劳后有胸闷、气短的症状。做血脂检查发现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及总胆固醇超标,眼底检查有动脉硬化,经64排螺旋CT冠脉显像证实有冠脉粥样硬化。

接受阿托伐他汀(立普妥)调脂药等治疗2年余,血脂水平基本正常。但他吃他汀降脂药以来,人时常感到虚弱无力,记忆力也大不如以前。这究竟是什么原因呢?

药物:辛伐他汀、普伐他汀、氟伐他汀、阿托伐他汀等。

解析:他汀类调脂药通过抑制肝脏胆固醇合成酶,减少胆固醇的合成。由于胆固醇合成酶也参与护心素辅酶Q10的制造,他汀药也会使辅酶Q10产量减少,从而增加心脏功能与认知能力的潜在风险。

此外,长期服用他汀会影响维生素D吸收,可能引起维生素D缺乏,会出现肌肉疲软、体虚、记忆力降低、气短、腿抽筋等症状。

应对措施:补充辅酶Q10每次50毫克,每日1次2次,注意不可与他汀药同服。若出现维生素D缺乏症,需适量补充维生素D。蛋*、海鱼这类食物含有较高维生素D,也可以适量补充。

4、阿司匹林——补充维生素C

案例:出版社资深的刘编辑因患2型糖尿病,医生除了给他开了降糖药外,还特意叮嘱他每天晚餐后吃一粒拜阿司匹林,以抑制血小板聚集,阻遏血凝块形成,以预防心梗及脑梗。刘编辑不敢怠慢,遵医嘱一天不漏地服用。近来他刷牙时牙龈容易出血,有时会流鼻血,小腿被蚊虫叮咬一抓后皮肤会青紫一片。这是咋回事呢?

药物:小剂量肠溶阿司匹林

解析:阿司匹林对减少心脑血管事件的发生率和死亡率功不可没。但服用小剂量阿司匹林,会使维生素C的排出量较正常高出3倍多。

长期服用阿司匹林很容易造成体内维生素C缺乏。缺乏维生素C早期症状有虚弱无力、无精打采及伤口久久不能愈合,还会出现牙龈出血、流鼻血、肌肉关节疼痛、容易皮肤青紫、经常感冒等。

应对措施:补充维生素C,每次毫克,每日2次3次。需要提醒的是,维生素C不宜与阿司匹林同服。建议平时多吃蔬菜和水果。

5、利尿药——须防钾、钙、镁和维生素C缺乏

案例:化工厂退休的秦师傅因患高血压,长期服用一天一次的缓释型吲哒帕胺,虽然起到了降压的效果,但吃药时间久了,秦师傅出现了四肢肌肉酸痛乏力、心跳快、失眠等现象。

他去心内科专家门诊就诊,并抽血查了血液电解质,被诊断为因长期服用利尿剂降压药引起的低钾、低钙、低镁血症。他吃了医生提供的钾、钙、镁补充剂及多吃富含这些矿物质的食物,以上症状逐渐消失。

药物:吲哒帕胺、氯噻酮

解析:长期服用噻嗪类利尿剂在增加尿量的同时,也会带走体内的钾、钙、镁和维生素C,有可能引起钾、钙、镁与维生素C的缺乏。

应对措施:在医生指导下酌情补充所缺乏的矿物质与维生素,如葡萄糖酸钾、柠檬酸钙、氨基酸螯合镁与维生素C。

6、止痛药——补充叶酸和铁元素

案例:患骨性关节炎膝痛的老周师傅,时常关节肿痛,走动不便。经服用医生开给的抗炎镇痛药缓释型布洛芬(芬必得),关节肿痛明显改善。

于是周师傅一天两次,每次一粒严格遵从医嘱吃下去。周师傅觉得药物的止痛效果不错,走路的时候腿也不那么疼了。但他近来时常胃痛不适,到医院检查被诊断为糜烂性胃炎、缺铁性贫血。肇事者竟是帮他解除骨关节痛的布洛芬。

药物:布洛芬、萘普生、双氯酚酸等

解析:长期服用非甾体抗炎镇痛药容易损伤胃肠黏膜,造成胃出血或胃溃疡,加速铁元素的流失。此外,这类药物还会降低叶酸的效用,增加患心疾病、口腔溃疡等风险。

应对措施:补充叶酸每次0.4毫克0.8毫克,每日1次。有缺铁性贫血者,补充葡萄糖酸亚铁每次0.3克,每日2次3次,餐后服用;与维生素C同服能促进铁的吸收。可多食用菠菜、西兰花。

二、长期吃药的朋友注意了,下面这些问题必须要弄明白!

1、药的副作用大,还吃不吃?

如果医生认为应该吃,就要吃。药物都有副作用,在治疗疾病时,医生会综合考虑,遵循“获益大于风险”原则——当疾病的风险大于药物的风险的时候,使用药物就是值得的。

而通常,疾病本身对身体的伤害是远远大于副作用的损害的。因小失大、因噎废食,实在是不可取的行为。我们用的每一种正规药,上市之前都是经过大量试验验证过的,只有有效且安全,才会被批准上市。

所以在治疗时,要首先考虑药物的治疗作用,治好病才是最主要的。至于副作用,我们应该在用药前仔细阅读药品说明书的“不良反应”一栏,或听从医生的交待,监测病情的控制情况,以及是否出现了副作用。比如,降压药可能会造成低血钾,那么在服药的过程中,就应该定期监测血钾水平。

2、不舒服是因为药物副作用吗?

不少长期服药的患者,容易把身体上出现的各种不适症状,都和药物副作用联系起来,要么不理会这些不舒服继续吃、用药,要么突然放弃用药。这两种认知都有偏颇,我们应该了解药物的副作用,控制它,而不是抗拒它、否认它、害怕它。

有些药物副作用是可以避免的。比如像ACEI类的降压药(一般叫某某普利),一些患者服用后会出现干咳,如果患者身体不耐受的话,在医生指导下换用ARB类的降压药(一般叫某某沙坦),通常会好很多。

有些药物副作用是可以预防的。比如糖皮质激素会增加胃溃疡的风险,医生会根据情况,开一些抑制胃酸分泌的药物,来预防溃疡的发生。

还有些药物副作用一旦出现,是应该立即停药并换药的。所以,长期用药的朋友,应该养成定期监测病情的好习惯。一方面了解原发疾病的控制情况,另一方面,也能清楚是否有副作用出现,以便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3、长期用药,怎么减轻药物的副作用?

如果自己需要长期服药,那么要注意以下4点:

不要自诊自治,不要随意购买药品;

避免使用渠道不正的、不合法的药品,更不要以食品或保健品代替药品使用;

在医生开出药物之后,要详细了解服药方法和主要副作用,并了解清楚在用药期间应该怎样监测这些副作用;

在使用药品的过程中出现不适,应该及时就诊。

三、出现以下情况,用药时要格外谨慎!

头痛时慎用止痛药。很多人一感到头疼,就马上有人往嘴里扔一粒止痛片。

事实上这种做法是不对的,研究表明大多数头痛都源于血管和肌肉,尤其是血管的牵拉。当由于情绪紧张、药物、酒精等因素引起偏头痛时,脑动脉血管会发生收缩,伴随着心脏跳动,动脉血管受到牵拉便会产生跳痛。

所以一头疼就吃止痛片并不可取!不能头痛医头,脚痛医脚,要根据病因,辨证施治,对症治疗,才能从根本上解除头痛困扰。

流行性感冒慎用抗生素。流行性感冒是因流感病*引起的一种上呼吸道感染,通常有甲、乙、丙三型。

而抗生素只对细菌感染有用,显然因病*引起的流行性感冒使用抗生素是无效的,只有当并发细菌感染时方可考虑使用抗生素,并不是只要发生感冒就能用抗生素治疗的。

怎样判断感冒是否并发细菌感染呢?一般来说,当感冒病程超过一周,并伴有严重的咳嗽、发烧时,医院做相关检查,对症治疗,由医生决定使用何种抗生素。

功能性腹泻吃抗生素。腹泻一般分为:感染性腹泻和功能性腹泻。

前者常因饮食不洁引发细菌感染,可以适当使用抗生素。而功能性腹泻用抗生素治疗则无效,因为功能性腹泻可由饮食不当、食物过敏、生活规律改变、外界环境影响等原因引起。大多数情况下不伴有细菌感染。

对于功能性腹泻,应及时消除病因,同时还可以用一些助消化药(如消食片、吗丁啉)、胃肠黏膜保护药(如思密达)来减轻症状。

丙种球蛋白预防传染病。丙种球蛋白对部分传染病有预防作用,如麻疹、甲型肝炎、脊髓灰质炎、风疹等,但对乙型肝炎、流行性感冒、水痘、普通感冒、流行性腮腺炎等则无效。

丙种球蛋白制作工艺较为复杂,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切不可为提高身体免疫力而随意使用,以免引发意外。

皮炎、瘙痒症用激素。由于肾上腺皮质激素具有抗过敏、抗炎作用。因而对某些皮肤疾病瘙痒症有一定疗效。但大多数情况下使用是无益的,长期使用可能诱发感染,影响儿童生长发育,甚至导致溃疡不愈。只有湿疹、接触性皮炎、药物性皮炎、牛皮癣等才可以按疗程适当使用激素。皮肤病、瘙痒症患者,应在医生的指导下合理用药。

1
查看完整版本: 长期服药时,如何降低对身体的二次伤害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