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血压是全球第一非传染性疾病,全球患高血压的患者高达2.7亿,对于高血压的知识几乎人人皆知。但是,低血压同样危害着我们的身体健康,特别是生长发育过程中的青少年、体质虚弱的人,以及老年人,其危害性因人而异。
低血压
低血压是指体循环动脉压力低于正常状态,在诊断上尚没有统一的标准,一般认为成年人上肢动脉血压低于(90/60mmHg)即为低血压。
血压的形成
血压是动脉血管的血液对单位面积的血管壁的侧压力,由4个因素决定,包括心脏的心输出量(决定血液流入动脉腔的速度)、血管腔的容量(大动脉的弹性决定动脉腔容积的可变化性)、远端小动脉的阻力(决定血液离开动脉腔的速度)、身体的总血液量。
低血压形成原因
1.药物
如果患有高血压的患者服用降压药物过度就会引起低血压。
2.排尿
排尿时由于尿液排出,腹内压突然下降,回心血量减少而发生一过性的低血压性昏厥。
3.体质差
年老体弱的老年人患病后因长久卧床,导致植物神经调节功能减退,再加上营养不良也容易发生低血压。
4.体位改变
当体质虚弱、长时间平卧或者坐位的患者,突然站立起来的时候,容易发生眩晕、眼前发黑、出汗、心悸甚至摔倒等体位性低血压的症状。
低血压的症状
1.头晕
根据每个人的体质不同,头晕有短期性的或者持续性的,主要表现就是体位突然发生变化出现头晕症,或者头部有持续的沉闷不适感,甚至会妨碍思考,影响工作。
2.头痛
多呈持续性钝痛或者搏动性胀痛,有时是剧痛,常常在早晨睡醒的时候发生,在起床活动或者饭后逐渐的减轻,疼痛部位多在后脑勺和额部两旁的太阳穴。
3.烦躁、心悸、失眠
患者性情多急躁,遇事敏感,容易激动,失眠多为入睡困难或者早醒,睡眠不踏实,多做噩梦,容易惊醒,这与大脑皮层功能紊乱以及植物神经功能失调相关。
4.注意不集中,记忆力减退
随着病情的发展,症状会逐渐加重,严重者会表现出注意力容易分散,经常忘记近期事情,对过去的事却记得很清楚。
5.肢体麻木
常表现为手指、脚趾麻木,一般经治疗后症状会减轻,如果比较严重的话,如果持续时间长,固定出现在某一肢体,并伴有肢体乏力、抽筋,医院就诊。
低血压的处理
1.生理性低血压
部分人群尤其是青年女性因为遗传的原因,血压维持在90/60mmHg左右,但没有任何症状,不影响任何工作、学习和生活,这都属于正常状况,不需要处理。
2.症状性低血压
常见症状是头晕、头昏沉、黑蒙、走路不稳甚至晕厥,尤其是直立位容易出现。
(1)准确评价血压
测量卧位血压,先测量卧位血压,再测量直立位后1、3、5分钟血压,评价低血压与症状的相关性。
(2)分析低血压原因
看是否存在可改变的原因。
(3)健康教育
教育低血压的症状和危害、哪些因素容易出现低血压、哪些行为可以避免或者减轻低血压、如何出现低血压时做好自我保护。
(4)生活方式改变
缓慢改变体位、多饮水尤其是淡盐水来补足容量、穿弹力袜等,出现低血压症状的时候要及时采取卧位,多饮水,尤其要避免盲目含服硝酸甘油,这样会加剧低血压。
(5)纠正低血容量
纠正贫血,及时补足因腹泻、利尿、透析而导致的液体不足,可采取静脉输液或者口服补液。
(6)纠正血管过度扩张
纠正过度使用的降压药,尤其是α受体阻滞剂,纠正过敏、感染、中*、酒精中*等。
(7)适当运动
消瘦、体弱、久病卧床的人应当适当的锻炼和增加营养,从而恢复血管反应性。
(8)药物治疗
可以应用小剂量的强的松等皮质激素,保钠贮水,提高血容量和血管对交感神经系统的反应性,也可以应用米多君等α受体兴奋剂收缩血管。
(9)折中原则
在体位性低血压合并卧位高血压时,采取折中原则很重要,避免过高卧位血压,也要避免过低的直立性血压,此时,补充血容量尤其重要,从而再适当降压。